成語:詩書發塚
拚音 shī shū fà zhǒng
解釋 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。
出處 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儒以詩禮發塚。”
例子 不止~,《周官》資篡而已。 清·高珩《序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偽君子作風
典故
《莊子.外物》:“儒以詩禮發塚。”郭象注:“詩禮者,先王之陳跡也,苟非其人,道不虛行,故夫儒者乃有用之為奸,則跡不足恃也。”成玄英疏:“是以田恒資仁義以竊齊,儒生誦詩禮以發塚,由是觀之,聖跡不足賴。”後因以“詩書發塚”謂口是心非,言行不一致的偽君子作風。
宋 薑夔《越九歌.旌忠》:“詩書發塚兮嗟彼傖父,父老死兮後生莫知其故。”
近義詞 詩禮發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