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甚囂塵上
拚音 shèn xiāo chén shàng
解釋 甚:很;囂:喧嚷。人聲喧嚷,塵土飛揚。原形容軍中正忙於準備的狀態。後來形容消息普遍淬,議論紛紛。現多指反動言論十分囂張。
出處 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王曰:‘合謀也,張幕矣。’(伯州犁)曰:‘虔卜於先君也,徹幕矣。’(楚王)曰:‘將發命也。甚囂,且塵上矣。’”
例子 雖已電令燮元代理督軍,同時蘇人爭請廢督,甚囂塵上。(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一百二十二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議論紛紛
原指作戰時人聲喧擾,塵埃飛揚。
後以比喻壞人壞事鬧得喧囂一時,烏煙瘴氣。
公元前575年年,晉楚兩國打了一場鄢陵之戰。
戰爭開始前,楚共王登上樓車瞭望晉軍。
太宰伯州犁侍立於楚王身後。
楚共王邊看邊說:‘有人騎馬來往奔跑是幹什麽?’伯州犁說:“那是找軍吏。”楚王說:“都集合到中軍了。”伯州犁說:“這是一起謀劃。”楚共王說:“帳幕張開了。”伯州犁說:“這是祈禱先君保佑呢。”楚共王說:“帳蓬撤去了”伯州犁說:“快要發布進攻命令了。”楚共王說:“喧鬧得厲害,而且塵土飛揚起來了。”伯州犁說:“那是晉軍填井平灶,馬上要開戰了。”……戰爭開始後,楚軍一度頗為得手,但是因為楚軍主帥子反喝醉了酒,最終還是打了敗仗。
【出典】: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。子重使太宰伯州犁侍於王後。王曰:‘騁而左右,何也?”曰:‘召軍吏也。
’‘皆聚於中軍矣。
’曰:‘合謀也。
’‘張幕矣。
’曰:‘虔卜於先君也。
’‘徹幕矣。
’曰:‘將發命也。
’‘甚囂,且塵上矣。
’曰:‘將塞井夷灶而為行也。
’”
【例句】:清·梁啟超《說國風》上:“其人民不肯妄作聰明,以致甚囂塵上,而亦以學術政治皆務核名實,故一切矯誣誇張之言行,不能見容於社會。”
近義詞 滿城風雨
反義詞 風平浪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