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群龍無首
拚音 qún lóng wú shǒu
解釋 一群龍沒有領頭的。比喻沒有領頭的,無法統一行動。
出處 《易·乾》:“用九,見群龍無首,吉。”
例子 可是群龍無首,成不了大氣候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三十一章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補語;指烏合之眾
典故
①比喻眾人地位平等,無須首領。
梁啟超《論宗教家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》:“今日世界眾生,根器薄弱,未能有一切成佛之資格,未能達群龍無首之地位。” ②比喻一個集體沒有領導者。
清沈德符《野獲編·閣試》: “至丙辰而群龍無首,文壇喪氣。” ●《易·乾》: “用九,見群龍無首,吉。” 用九: 謂六爻皆九。
九為陽爻,按《周易》占筮之例,凡得陽爻者,則以用九爻辭斷事 。
見: 通 “現” 。
用九爻辭說,群龍並出於天空,各秉剛健之德,各顯勇猛之威,德齊力均,卻沒有爭強好勝、領先變化的現象發生。
反義詞 一呼百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