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泉石膏肓
拚音 quán shí gāo huāng
解釋 泉石:指山水;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髒和隔膜之間叫“肓”,據說這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。比喻嗜好山水成癖。
出處 《新唐書·田遊岩傳》:“臣所謂泉石膏肓,煙霞固疾者。”
例子 泉石膏肓,自敘不仁之意。(宋·胡繼宗《書言故事·隱逸類》)
語法 作賓語;比喻嗜好山水成癖
典故
泉石:自然界的山山水水;膏肓(huāng荒):人體內重要部位。
此處形容酷愛大自然,如病入膏肓不可救藥。
出自唐田遊岩之語。
田遊岩,京兆三原(今陝西三原)人。
唐初隱士。
早年曾攜母妻共遊各地山水,後隱居於箕(jī基)山。
唐高宗曾親臨其門,並問候道:“先生近來還好嗎?”他答道:“臣患了泉石膏肓、煙霞痼(gù故)疾。”
【出典】:《新唐書》卷196《隱逸·田遊岩傳》5598-5599頁:“帝親至其門,遊岩野服出拜,儀止謹樸,帝令左右扶止,謂曰:‘先生比佳否?’答曰:‘臣所謂泉石膏肓,煙霞痼疾者。’”
【例句】:宋·胡仔《苕溪漁翁叢話前集·王摩詰》:“餘頃年登山臨水,未嚐不讀王磨詰詩,固知此老胸次,定有泉石膏肓之疾。” 佚名·《宣和畫譜》卷10:“昔人以泉石膏肓,煙霞痼疾,為幽人隱士之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