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千回百折
拚音 qiān huí bǎi zhé
解釋 形容文藝作品或歌聲、樂曲跌宕婉轉。也形容事態的發展、前進的曆程彎彎曲曲,很不順利。
出處 清·鄭燮《濰縣署中與舍弟書·五》:“百川時文,精粹湛深,抽心苗,發奧旨,繪物態,狀人情,千回百折,而卒造乎淺近。”
例子 犧牲幾許生命,耗費幾許金錢,~,始達到實行帝製之目的。 蔡東藩、許厪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六十七回
語法 作賓語、狀語;指文藝作品或歌聲樂曲
典故
猶千回百轉。
清 鄭燮《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》:“百川時文精粹湛深,抽心苗,發奧旨,繪物態,狀人情,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淺近。”《老殘遊記》第二回:“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,陡然一落,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,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裏盤旋穿插,頃刻之間,周匝數遍。”
近義詞 千回萬轉
反義詞 一帆風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