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飄茵落溷
拚音 piāo yīn luò hùn
解釋 隨風而落,有的飄在茵席上,有的落在糞坑裏。比喻由於偶然的機緣而有富貴貧賤的不同命運。也指女子墮落風塵。
出處 《梁書·儒林傳·範縝》:“人之生譬如一樹花,同發一枝,俱開一蒂,隨風而墮,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,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。墜茵席者,殿下是也;落糞溷者,下官是也。”
例子 ~事爭差,狼藉高枝一朵花。今日回頭聲價減,可憐彩鳳已隨雅。 清·竹恬《青溪雜憶詩柬捧花生同賦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人的處境
茵(yīn因):古時車子上的席子、坐墊。
溷(hùn渾):廁所、豬圈。
“飄茵落溷”是說花瓣或隨風飄散在坐席上,或墜落在廁所裏糞坑中。
也作“飛茵飛溷”“飄茵墮溷”。
這個故事是範縝(zhěn診)批駁佛教因果報應的一個生動有力的論據。
範縝(約450-約510年)字子真。
南鄉舞陰(今河南泌陽西北)人。
出身寒微,不畏權貴。
先後仕齊、梁,任尚書殿中郎、尚書左丞相等職。
他綜合並發展了魏晉以來的無神論和神滅論思想,對佛教進行了尖銳的鬥爭。
其名著《神滅論》一出,致使朝廷和民間為之轟動,蕭子良雖集眾僧難之,但始終不能使範縝屈從。
在寫《神滅論》之前,範縝在南齊竟陵王蕭子良西邸,曾公開提出反對佛教和因果報應的主張,引起巨大反響。
當時齊、梁是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,蕭子良經常廣招賓客,盛擺齋宴,大講佛道。
有一次,範縝在齋宴席間公然提出了“無佛”的主張。
蕭子良質問範縝:“你不信因果報應,人間為什麽有富貴,為什麽有貧賤呢?”於是範縝果斷回答:“人生好比一棵樹上盛開的花,有些花隨風飄散在席位上,有些就墜落在廁所裏或糞坑中,均屬偶然現象,並非什麽因果報應,殿下生於皇族,就像飄落在華美席位上的花瓣一樣;我一生坎坷,就如同墜落到牆外糞堆裏的花瓣一樣。人生雖有貴賤,隻是途徑、遭遇不同,因果報應表現在哪裏呢?”範縝在這裏用“偶然論”批判了佛教的“三世因果論”。
因果,佛家用語。
此典形容偶然的原因造成不同的後果。
【出典】:《梁書》卷48《儒林·範縝傳》665頁:“初,縝在齊世,嚐侍竟陵王子良。子良精信釋教,而縝盛稱無佛。子良問曰:‘君不信因果,世間何得有富貴,何得有賤貧?’縝答曰:‘人之生譬如一樹花,同發一枝,俱開一蒂,隨風而墮,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,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。墜茵席者,殿下是也;落糞溷者,下官是也。貴賤雖複殊途,因果竟在何處?’子良不能屈,深怪之。”
【例句】:清·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六:“今裘(裘叔度)官至尚書,聲施赫奕,而質夫(金質夫)為太守,兩遭罪遣,謫戍以死,豈亦如花之飛茵飛溷,各有前因耶?” 清·淮陰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卷下:“飄茵墮溷各前因,地下憐香有幾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