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臨江折軸
拚音 lín jiāng zhé zhóu
解釋 臨江:指西漢臨江王劉榮。折軸:車軸折斷。劉榮在漢景帝前四年(前153年)立為皇太子。四年後,廢去太子稱號,封為臨江王。三年後,因占用宗廟附近的空地建造王宮而犯法。景帝下令,命他到京城來。出發時,在江陵(今湖北江陵縣)北門餞行,臨江王剛登上車,車軸折斷,車子壞了。江陵父老們都流著淚私下裏說:“這不是好兆,恐怕咱這位王爺是回不來了。”劉榮到了京城,就被中尉(負責京城治安的武官)府拘留審問。中尉郅(zhì至)都親自審訊,劉榮害怕,就自殺了。遺體葬在藍田(今陝西藍田縣),有幾萬隻飛燕,銜來泥土放在墳墓上。百姓都很同情他。後以“臨江折軸”為不祥之兆的典故。
例子 唐·李瀚《蒙求》:“仲文照鏡,臨江折軸。”
典故
《漢書》卷53《景十三王傳·臨江閔王劉榮傳》2412頁:“臨江閔王榮以孝景前四年為皇太子,四歲廢為臨江王。三歲,坐侵廟壖地為宮,上征榮。榮行,祖於江陵北門,既上車,軸折車廢。江陵父老流涕竊言曰:‘吾王不反(同“返”)矣!’榮至,詣中尉府對簿。中尉郅都簿責訊王,王恐,自殺。葬藍田,燕數萬銜土置塚(zhǒng腫,墳墓)上。百姓憐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