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一鬥一石
拚音 yī dòu yī shí
解釋 謂嗜酒而不拘多少。宋辛棄疾《水調歌頭·高馬勿捶麵》詞: “一壑一丘吾事,一鬥一石皆醉,風月幾千場。” ●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 齊威王好淫樂作長夜之飲,沉湎不治。一次,“置酒後宮,召髡(淳於髡) 賜之酒。問曰: ‘先生能飲幾何而醉? ’ 對曰: ‘臣飲一鬥亦醉,一石亦醉。’ 威王曰: ‘先生飲一鬥而醉,惡能飲一石哉! 其說可得聞乎? ’ 髡曰: ‘賜酒大王之前,執法在傍,禦史在後,髡恐懼俯伏而飲,不過一鬥徑醉矣……日暮酒闌,合尊促坐,男女同席,履舄交錯,杯盤狼藉,堂上燭滅,主人留髡而送客,羅襦襟解,微聞薌澤,當此之時,髡心最歡,能飲一石。故曰酒極則亂,樂極則悲; 萬事盡然。言不可極,極之而衰。’ 以諷諫焉。齊王日: ‘善。’ 乃罷長夜之飲。” 鬥: 口大底小的方形量器,也用作容量單位。石 (dan ): 古容量單位。十鬥為一石。傍: 同 “旁” 。舄(xi): 木底鞋。狼藉: 又作 “狼籍” 。形容零亂,襦: 短衣。薌(xiang)澤: 同 “香澤” ,香氣。淳於髡(kun):戰國時人,入贅齊。善諧謔,滑稽多智。戰國時,齊國謀士淳於髡以不同情況下酒量大小不一為題,說明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超過限度。借以勸齊威王飲酒行樂應當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