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磨杵成針
拚音 mó chǔ chéng zhēn
解釋 把鐵棒磨成了針。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,隻要有毅力,下苦功,就能夠克服困難,做出成績。
出處 《潛確類書》卷六十:“李白少讀書,未成,棄去。道逢老嫗磨杵,白問其故。曰:‘欲作針。’白感其言,遂卒業。”
例子 沒有磨杵成針的毅力,學問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詣。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功到自然成
典故
杵:棒槌。
相傳唐代詩人李白讀書之時,曾遇一老媼,磨杵不輟,問何為,媼答:欲磨作針。
白受感動,由此奮發而終有大成就。
事見宋.祝穆《方輿勝覽》卷五三“磨針溪”,後也見於明.彭大翼所編之《山堂肆考》及陳仁錫編之《潛確類書》。
因以“磨杵成針”比喻做事能持之以恒,則必有成果。
明.楊慎《七星橋記》:“人心若堅,神功可冀。矢磨杵成針之誌,徼折梅寄𣗊之靈。”亦作“鐵杵成針”。
宋.孫應時《答簡夫》詩:“此生付與天公竟,鐵杵成針取次磨。”
反義詞 三天打魚,兩天曬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