拚音
míng bù fù shí
解釋
名聲或名義和實際不相符。指空有虛名。
出處
漢·禰衡《鸚鵡賦》:“懼名實之不副,恥才能之無奇。”三國·魏·劉邵《人物誌·效難》:“中情之人,名不副實,用之有效。”
例子
縣、區、鄉各級民眾政權是普遍地組織了,但是名不副實。(毛澤東《井岡山的鬥爭》)
語法
作謂語、定語、定語;指空有虛名
典故
副:相稱。
名聲與實際不相符。
三國魏.劉劭《人物誌.效難》:“中情之人,名不副實,用之有效。”唐.殷璠《河嶽英靈集序》:“如名不副實,才不合道,縱壓梁竇,終無取焉。”
近義詞
徒有虛名
反義詞
名副其實 , 名不虛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