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滅頂之災
拚音 miè dǐng zhī zāi
解釋 滅頂:水漫過頭頂。指被水淹死。比喻毀滅性的災難。
出處 《周易·大過》:“過渉滅頂,凶。”
例子 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,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。(毛澤東《論持久戰》)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比喻毀滅性、致命性的
典故
形容大禍臨頭,不知底細無法逃脫。
《易經》中說,在積極進取之時,由於缺少自知之明,有著極大的危險,就象渡河不知深淺,盲目涉過,必然會滅頂。
不過,盡管前程凶險,但依然是壯舉,不應過多責怪。
【出典】:《易·大過》:“上六:過涉滅頂,凶,無咎,象曰:‘過涉之凶,不可咎也。”
【例句】:《毛澤東選集·論持久戰》:“動員了全國老百姓,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。”
近義詞 彌天大禍
反義詞 洪福齊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