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麻木不仁
拚音 má mù bù rén
解釋 不仁:沒有感覺。肢體麻痹,失去知覺。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。
出處 明·薛己《醫案·總論》:“一日皮死麻木不仁,二日肉死針刺不痛。”
例子 沒有同情,沒有熱,是麻木不仁?還是忘恩負義。(聞一多《偉大的事實,不朽的意義》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補語;指反應遲鈍
典故
不仁:喪失感覺。
肢體麻木,沒有感覺。
明.薛己《薛氏醫案.癘瘍機要》:“一曰皮死麻木不仁,二曰肉死針刺不痛。”因用以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二七回:“天下作女孩兒的,除了那班天日不懂、麻木不仁的姑娘外,是個女兒,便有個女兒情態。”亦作“麻痹不仁”。
明.李贄《焚書.寄答留都》:“今但以仁體稱兄,恐合邑士大夫皆以我為麻痹不仁之人矣。”
近義詞 無動於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