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羅敷有夫
拚音 luó fū yǒu fū
解釋 舊指女子已有丈夫。
出處 漢·無名氏《陌上桑》詩:“使君自有婦,羅敷自有夫。”
例子 鴛鴦夢好兩歡娛,記否羅敷自有夫。(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卷三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猶言女子已經婚配。
明無名氏《情史略 ·黃捐傳》: “相公後房玉立,豈少一女子耶? 羅敷有夫,如苦相迫,願以頸血濺相公衣,此誌不可奪。 ” ●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三·陌上桑》: “日出南隅,照我秦氏樓。秦氏有好女,自名為羅敷。羅敷喜桑,采桑城南隅……行者見羅敷,下擔捋髭須。少年見敷, 脫帽著帩頭。 耕者忘其犁, 鋤者忘其鋤。 來歸相怒但坐觀羅敷。使君從南來,五馬立踟躕。使君遣吏往,問是誰家姝? ‘秦氏有好友,自名為羅敷。’ ‘羅敷年幾何?’ ‘二十尚不足,十五頗有餘。’ ‘使君謝羅敷,寧可共載不?’ 羅敷前置辭: ‘使君一何愚! 使君自有婦,羅敷自有夫。東方千餘騎,夫婿居上頭。’ ” 好女:美女。
羅敷: 古時美女名。
漢代女子常取以為名。
使君: 漢代太守或刺史的稱呼。
踟躕:徘徊不前。
詩寫羅敷美貌動人, 采桑陌上。
使君見到後, 想奪占為妻。
羅敷自稱已有夫君,並盛讚丈夫的威儀功名,巧妙地拒絕了使君的無理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