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信以傳信,疑以傳疑
拚音 xìn yǐ chuán xìn yí yǐ chuán yí
解釋 可信的,就作為可信的留傳下去;可疑的,仍然作為可疑的留傳下去。指對文獻資料及傳說中的不同說法,采取客觀審慎的態度。
出處 《穀梁傳·桓公五年》:“五年春,正月甲戌、己醜,陳侯鮑卒。鮑卒,何為以二日卒之?春秋之義,信以傳信,疑以傳疑。”
例子 鬼神不能自成,須人而生,柰何無父而生乎!一言有父,一言無父,~,故兩言之。 《史記•三代世表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可信的,就作為可信的傳留下去;可疑的,仍作為可疑的傳留下去。
指對文獻資料及傳說中的不同說法,采取客觀慎重的態度。
宋.洪邁《夷堅支誌丁.序》:“稗官小說家言不必信,固也,信以傳信,疑以傳疑,自《春秋》三傳,則有之矣,又況列禦寇、惠施、莊周、庚桑楚諸子汪洋窮言者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