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相激相蕩
拚音 xiāng jī xiāng dàng
解釋 激:衝擊;蕩:震蕩。形容事物之間相互衝擊、震蕩。
出處 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前記:“內容以成都城外一個小鄉鎮為主要背景,具體寫出那時內地社會上兩種惡勢力的相激相蕩。”
例子 切忌煎迫太甚,~,演成兩敗俱傷之局,既非中央之本心,複違德等之始願。 毛澤東《朱德等給何應欽、白崇禧的電報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激:衝擊。
蕩:震蕩。
形容事物間相互衝激、震動。
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一百〇六回:“(青島)又將被日人占據過去,再經北京學界風潮,相激相蕩,傳達各省,各省國民,越加動憤。”《死水微瀾.前記》:“內容以成都城外一個小鄉鎮為主要背景,具體寫出那時內地社會上兩種惡勢力的相激相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