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苛捐雜稅
拚音 kē juān zá shuì
解釋 指反動統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稅。
出處 郭沫若《天地玄黃·拙劣的犯罪》:“在整個經濟危機之下,在嚴重的苛捐雜稅之下,在卑劣的利誘腐化之下,成本提高了,購買力減低了。”
例子 在整個經濟危機下,在嚴重的苛捐雜稅下,……成本增高了,購買力減低了,發行網破壞了。(郭沫若《天地玄黃·拙劣的犯罪》)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苛刻繁重的捐稅
典故
苛:苛刻,繁重。
指強行征收的苛細繁雜的捐稅。
範長江《中國的西北角.成蘭紀行》:“甘肅苛捐雜稅之多,駭人聽聞。”毛澤東《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》:“廢除苛捐雜稅。減租減息。”郭沫若《天地玄黃.拙劣的犯罪》:“在整個的經濟危機之下,在嚴重的苛捐雜稅之下,在卑劣的利誘腐化之下,成本增高了,購買力減低了,發行網破壞了,讀者受威脅,書店受劫搜,攤販受迫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