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救苦救難
拚音 jiù kǔ jiù nàn
解釋 佛經中的話。拯救在苦難中的人。
出處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四十五回:“普度眾生,救苦救難,諸佛菩薩!”
例子 弟子虔誠拜禱,伏望菩薩大慈大悲,~,廣大靈感,使夫妻再得相見! 明·淩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八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常與“大慈大悲”連用
典故
謂拯救眾人的痛苦與災難。
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》三本四折:“雖不會法灸神針,更勝似救苦難觀世音。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八:“焚香頂禮已過,就將分離之事通誠了一番,重複扣頭道:‘弟子虔誠拜禱,伏望菩薩大慈大悲,救苦救難,廣大靈感,使夫妻再得相見。”’清.張南莊《何典》七回:“趕茶娘便將自己如何生了怪症,臭花娘如何去燒財香,活死人如何救苦救難,細細告訴一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