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見風使舵
拚音 jiàn fēng shǐ duò
解釋 看風向轉發動舵柄。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。
出處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:“看風使舵,正是隨波逐流。”
例子 他們也就見風使舵,凡事一混了之。(朱自清《聞一多全集編後記》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見機行事
歇後語 木船下水;浪頭裏撐船
故事 清朝時期,浙江劉中丞被禦史告狀,朝廷派欽差大臣去查辦,該大臣到了浙江後采取“隻拉弓,不放箭”的辦法,想叫劉中丞賄賂他,於是讓學生拉達對過道台說要二百萬兩銀子就能過關,過道台寫了字據給拉達,稟告劉中丞,劉中丞叫他見風使舵
看風向改變帆篷方向。
比喻相機行事,隨機應變。
朱自清《論且顧眼前》:“誰都貪圖近便,貪圖速成,他們也就見風使舵,凡事一混了之。”亦作“見風使帆”。
《官場現形記》一九回:“幸喜寫了憑據的二萬頭,中丞已允,卸了我的幹係。別事見風使帆,再作道理。”亦作“見風轉篷”。
茅盾《子夜》八:“那也不是真心替我們辦事,還是見風轉篷的自私,我有錢不給這等人!”亦作“見風轉舵”。
茅盾《腐蝕.十二月二十二日》:“萬一上麵再傳我去問話的時候,我也好見風轉舵,別再那麽一股死心眼兒賣傻勁!”亦作“看風使舵”。
《野叟曝言》五九回:“休說奴隸之輩得勢則聚若蠅蚊,失勢則散若鳥獸,甚至賣主求榮者頗多,即衣冠名教中,講說道學、誇談經濟者,少什麽看風使舵,臨危下石之人?”茅盾《腐蝕.十月一日》:“落井下石,看風使舵,以別人的痛苦為笑樂,——是他們這班人的全部主義。”亦作“看風使帆”。
《五燈會元.法雲法秀禪師》:“看風使帆,正是隨波逐浪。”亦作“看風使船”。
《西湖佳話.斷橋情跡》:“老娘是個走千家、踏萬戶,極聰明的人,須看風使船,且待他口聲何如。”亦作“看風駛船”。
郭澄清《大刀記》一七章:“他暗自決定:‘先應下,事到臨頭,再看風駛船,見機行事。’”亦作“看風轉舵”。
馬烽、西戎《呂梁英雄傳》二回:“〔康順風〕性情狡猾,見人說人話,見鬼說鬼話,做事情都是看風轉舵。”
反義詞 一成不變
英語 trim one's sails
德語 sein Segel nach dem Wind richt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