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同情相成
拚音 tóng qíng xiāng chéng
解釋 指有共同誌趣,利害關係一致的人互相幫助把事情辦好。
出處 周·薑尚《六韜•武韜·發啟》:“與人同病相救,同情相成,同惡相助,同好相趨,故無甲兵而勝,無衝機而攻,無溝塹而守。”
例子 言出君之口,入臣之耳,人孰知之者乎?且~,同利相死。君其圖之。 《淮南子•人間訓》
典故
主謂同情,同心誌的人。
成,成全。
有同樣心願誌向的人互相成全。
語出《史記·吳王濞列傳》:“同惡相助,同好相留,同情相成,……今吳王自以為與大王同憂,願因時循理,棄軀以除患害於天下。”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:“同利相死,~。”△多用於有共同奮鬥目標的人們。
→道合相親 ↔分道揚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