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恃才矜己
拚音 shì cái jīn jǐ
解釋 自恃有才,驕矜自負。
出處 《隋書•煬帝紀下》:“恃才矜己,傲狠明德,內懷險躁,外示凝簡,盛冠服以飾其奸,除諫官以掩其過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自傲
典故
恃:依賴、依仗;矜(jīn今):自誇。
自恃才能、驕傲自負。
又作“恃才揚己”。
為《隋書》作者對隋煬帝的評價。
隋煬帝的事跡參見“魚貫而出”條。
由於他在位期間仗恃國力富強,驕奢淫逸,不聽勸諫,最後導致農民大起義,國破身亡,因此《隋書》作者說他是:憑借國家富強,貪得無厭,一心向往秦漢之強盛;而且驕傲自負,不能容納賢良智慧之士;外表偽裝成十分簡樸莊重的樣子,內心卻極為險惡,凡是敢於向他提出不同意見的人,都一定會被除掉。
【出典】:《隋書》卷4《煬帝紀下》95頁:“負其富強之資,思逞無厭之欲,狹殷、周之製度,尚秦漢之規模。恃才矜己,傲狠明德,內懷險燥,外示凝簡,盛冠服以飾其奸,除諫官以掩其過。”
【例句】:郭沫若《從詩人節說到屈原是否弄臣》:“有的人說:‘屈原那樣的人根本不值得紀念的,恃才揚己,誹謗當道,而終於獨善其身,消極自殺,這樣狂傲偏激的人,在我們目前的中國根本不需要。’”
近義詞 恃才揚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