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前三後四
拚音 qián sān hòu sì
解釋 隋 唐 至 宋 風俗,以冬至、元正、寒食為大節,放假七日,其中節前三日,節後四日,俗稱“前三後四”。 宋 王楙 《野客叢書·大節七日假》:“國家官私,以冬至、元正、寒食三大節為七日假,所謂前三後四之説。僕考之,其來尚矣。”
拚音 qián sān hòu sì
解釋 隋 唐 至 宋 風俗,以冬至、元正、寒食為大節,放假七日,其中節前三日,節後四日,俗稱“前三後四”。 宋 王楙 《野客叢書·大節七日假》:“國家官私,以冬至、元正、寒食三大節為七日假,所謂前三後四之説。僕考之,其來尚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