拚音 nì tiān xíng shì
解釋 逆:違背。違背天意做事。比喻違背客觀形勢或規律。
出處 元·無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二折:“逆天行事的無徒子,怎與皇家做柱石。”
例子 我如這樣做就是~。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指人違背客觀規律
逆天:舊指違背“天意”,應理解為違背客觀形勢或客觀規律。
違背天道做事。
《元曲選外編.無名氏〈延安府〉第二折》:“逆天行事的無徒子,怎與皇家做柱石。”《元曲選.紀君祥〈趙氏孤兒〉第四折》:“我若刺了這個老宰輔,我便是逆天行事。”也作【逆天而行】。
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〇二回:“今孔明自負才智,逆天而行,乃自取敗亡也。”
近義詞 逆天而行
反義詞 順天應人
探索更多與“逆天行事”相關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