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兩虎相鬥,必有一傷
拚音 liǎng hǔ xiāng dòu bì yǒu yī shāng
解釋 鬥:爭鬥。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鬥,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。
出處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•秦策二》:“虎者,戾蟲;人者,甘餌。今兩虎爭人而鬥,小者必死,大者必傷。”
例子 ~,陛下但默觀動靜。 明·郭勳《英烈傳》第29回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、分句;用於處事
故事 戰國時期,韓國和魏國打了一年多還不分勝負,秦惠王想出兵幹涉,楚國使者陳軫給秦惠王講卞莊子利用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道理,得到它們兩敗俱傷時一舉打死兩隻老虎,勸秦惠王采取坐山觀虎鬥的計策,等待時機再消滅這兩國
典故
源見“卞莊子刺虎”。
比喻兩個強者互相爭鬥,必然有一方要遭到較重的損害。
《英烈傳》二九回:“兩虎相鬥,必有一傷,陛下但默觀動靜。”
近義詞 兩虎相爭,必有一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