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老龜烹不爛,移禍於枯桑
拚音 lǎo guī pēng bù làn yí huò yú kū sāng
解釋 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,轉禍於無辜的人。
出處 南朝·宋·劉敬叔《異苑》載:三國時有人獻大龜給孫權,孫權命人煮它,燒了一萬車柴都煮不爛。諸葛恪建議砍老桑樹來煮,結果一煮就爛了。
例子 誰知人心不同,到挑動了家長的一個機括,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。正是:~。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十五
這是古代熟諺,表示移禍他人的意思。
故事出自《水經漸江水注》引劉敬叔《異苑》:“孫權時,永康縣有人入山,遇一大龜,即束之以歸。龜便言曰:‘遊不量時,為君所得。’擔者怪之,載出欲上吳王。夜宿越裏,纜船於大桑樹。宵中,樹忽呼龜曰:‘元緒,奚事爾也?’龜曰:‘行不擇日,今方見烹,雖盡南山之樵,不能潰我。’樹曰:‘諸葛元遜,識性淵長,必致相困。令求如我之徒,計將安治?’龜曰:‘子明無多辭!’既至建業,權將煮之,燒柴萬車,龜猶如故。諸葛恪曰:‘燃以老桑乃熟。’獻人仍說龜言,權使伐桑,取煮之即爛。故野人呼龜曰元緒。”唐.白居易《雜感》:“犬齧桃樹根,李樹反見傷。老龜烹不爛,延禍及枯桑。”《警世通言.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那秀童要取壺酒與阿爹散悶,是一團孝順之心。誰知人心不同,倒挑動了家長的一個機括,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。正是:老龜烹不爛,移禍於枯桑。”《古今小說.沈小官一鳥害七命》:“大理寺官具本上朝廷,聖旨道:‘李吉委的殺死李秀,畫眉見存,依律處斬。’將畫眉給還沈昱,又給了批回,放還原籍,將李吉押發市曹斬首。正是:老龜煮不爛,移禍於枯桑。”《石點頭.貪婪漢六院賣風流》:“其時王大郎已被拿去,前後門戶洞開,悄悄的溜出大門,所以不知賊的來蹤去跡,反害了王大郎一家性命。正是:柙龜烹不爛,貽禍到枯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