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毀譽參半
拚音 huǐ yù cān bàn
解釋 說壞話的和說好話的各占一半。表示對人的評價沒有一致的意見。
出處 清·梁啟超《管子傳·自序》:“而商君荊公,為世詬病,以迄今日。管子亦毀譽參半。”
例子 正常的現象是毀譽參半。這個毀譽參半……會爭出一個對作品既不偏高,也不偏低的恰好評價。茅盾《溫故以知新》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對人的評價無一致的意見
典故
毀:詆毀。
譽:稱讚。
指責、稱讚各占一半。
梁啟超《管子傳.自序》:“古代之管子商君,中世之荊公,吾蓋遍征西史,欲求其匹儔而不可得。而商君荊公,為世詬病,以迄今日。管子亦毀譽參半。”
近義詞 毀譽相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