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狐死首丘
拚音 hú sǐ shǒu qiū
解釋 首丘: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。傳說狐狸將死時,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。
出處 戰國·楚·屈原《九章·涉江》:“鳥飛反故鄉兮,狐死必首丘。”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”
例子 我告訴過你“狐死首丘”的故事,一個人到死都是懷念自己的鄉土的。(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一幕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比喻不忘本或思念故鄉
典故
《禮記.檀弓上》:“太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,皆反葬於周。君子曰:‘樂,樂其所自生;禮,不忘其本。古之人有言曰: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’”陳澔集說:“狐雖微獸,丘其所窟藏之地,是亦生而樂於此矣。故及死而猶正其首以向丘,不忘其本也。”後以“狐死首丘”謂不忘本或對鄉土的思念。
漢 劉向《列女傳.晉圉懷嬴》:“吾去國數年,子父之接忘,而秦 晉之友不加親也。夫鳥飛反鄉,狐死首丘,我首晉而死,子其與我行乎?”《晉書.張軌傳》:“狐死首丘,心不忘本;鍾儀在晉,楚弁南音。”
近義詞 歸正首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