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國色天香
拚音 guó sè tiān xiāng
解釋 原形容顏色和香氣不同於一般花卉的牡丹花。後也形容女子的美麗。
出處 唐·李浚《摭異記》:“國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。”
例子 於那娉婷嫵媚之中,無不帶著一團書卷秀氣,雖非國色天香,卻是斌斌儒雅。(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六十六回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形容女性的美麗
典故
唐.李濬《摭異錄》:“太和(即大和,唐文宗年號)中,內殿賞花,上問程修己曰:‘今京邑傳唱牡丹詩,誰為首?’對曰:‘中書舍人李正封《牡丹》詩:“國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。”’上歎賞移時。
”
《說郛》卷三引李濬《鬆窗雜錄》記為唐明皇問侍臣事,與此有異。
唐.白居易《山石榴花十二韻》詩:“此時逢國色,何處覓天香。”此亦含“國色天香”之詞。
古人常以“國色”稱譽絕世美人,如《公羊傳.僖公十年》說:“驪姬者,國色也。”後因牡丹花美豔,為世人所賞愛,故又以“國色”稱譽牡丹。
“國色”之外,再加“天香”,遂以喻牡丹,也用來形容女子容貌美麗。
宋.範成大《與至先兄遊園看牡丹三日行遍》:“欲知國色天香句,須是倚欄燒燭看。”此是詠牡丹花。
明.鄭若庸《玉玦記.訪友》:“他有個親生的女兒,叫做娟奴,見在南瓦子住,果是天香國色。”此是寫女子之美麗。
反義詞 其貌不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