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出乎其類,拔乎其萃
拚音 chū hū qí lèi bá hū qí cuì
解釋 出:超過;類:同類;拔:超出;萃:草叢生的樣子,引申為同類聚集。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。
出處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•公孫醜上》:“聖人之於民,亦類也。出於其類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於孔子也。”
例子 ~者,不可勝記。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60回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分句;用於書麵語
典故
出、拔:超出。
萃:草叢生。
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物。
意謂才德超出眾人之上。
語出《孟子.公孫醜上》:“聖人之於民,亦類也。出於其類,拔乎其萃,自有生民以來,未有盛於孔子也。”《三國演義》六0回:“文有(司馬)相如之賦,武有伏波(馬援)之才,醫有(張)仲景之能……出乎其類,拔乎其革者,不可勝記。”《醒世姻緣傳》五二回:“不為習俗所移,不為貧窮所詘(屈),出乎其類,拔乎其萃。”也單引〔拔乎其萃〕。
晉.夏侯湛《東方朔畫讚》:“戲萬乘若寮友,視儔列如草芥,雄節邁倫,高氣蓋世,可謂拔乎其萃,遊方之外者已。”清.袁枚《續詩品.拔萃》:“拔乎其類,神理超超,布帛菽粟,終遜瓊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