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出類拔萃
拚音 chū lèi bá cuì
解釋 拔:超出;類:同類;萃:原為草叢生的樣子,引伸為聚集。超出同類之上。多指人的品德才能。
出處 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出於其類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於孔子也。”
例子 而在那海一樣的人民當中,到處都有出類拔萃的勞動英雄,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當中開出的鮮豔花朵。(楊朔《迎春詞》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於人或事物
原作“出於其類,拔乎其萃”。
指超出於同類。
後則用出類拔萃形容德才超越尋常。
孟子認為,作為孔子的高足,宰我、子貢和有若,他們的智慧足以了解孔子,即使誇大一點,他們也絕不至於懷著私情而故作讚揚。
宰我說,依我對老師的看法,他比堯舜高明得多。
子貢說,一般說來,見到一個國家的禮製,就可以了解這個國家的政治;聽了人家的樂調,便可以了解這個人的道德;即使百世以後,人們評價曆代帝王,也不能離開孔子所訂的標準。
自有人類以來,沒有一個人象孔子這樣偉大。
有若說,難道隻有人有高下之分嗎?麒麟和走獸,鳳凰和群鳥,泰山和小土堆,河海和路上橫流的那些無源之水,是同類;聖人和百姓,也是同類。
但孔子卻大大超過了他的同類,自有人類以來,沒有哪一個能象孔子那樣偉大的。
【出典】:《孟子·公孫醜》上:“(孟子)曰:‘宰我、子貢、有若,智足以知聖人,汗不至於阿其所好。’宰我曰:‘以予觀於夫子,賢於堯舜遠矣。’子貢曰:‘見其禮而知其政,聞其樂而知其德,由百世之後,等百世之王,莫之能違也。自生民以來,未有夫子也。’有若曰:‘豈惟民哉?麒麟之於走獸,鳳皇之於飛鳥,太山之於丘垤,河海之於行潦,類也。聖人之於民,亦類也。出於其類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於孔子也。’”
【例句】:西晉·陳壽《三國誌·蜀誌·蔣琬傳》:“琬出類拔萃,處群僚之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