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
拚音 bù míng zé yǐ yī míng jīng rén
解釋 鳴;鳥叫。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,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。
出處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•滑稽列傳》:“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衝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人的表現
典故
鳴:鳥叫。
不鳴便罷,一鳴就使人驚動。
後用以比喻平時沒有什麽突出表現,一下子能作出驚人的事情。
語出《史記.滑稽列傳》:“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衝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”清.李漁《閑情偶寄,種植部.竹木第五》:“曉則是人未起,鳥無防患之心。且捫舌一夜,技庠於心,至此皆思調弄,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者是已,此是獨宜於曉也。”馬裏波《還是不諳沉默》(《長江日報》1993年3月5日):“沉默的度,當然並不在於一味的不開口,而在開口一瞬的時機的選擇。’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’”
英語 Should one desire to sing,one would amaze the world with his first son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