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附庸風雅
拚音 fù yōng fēng yǎ
解釋 附庸:依傍,追隨;風雅:泛指詩歌。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麵而結交文人,參加有關文化活動。
出處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十二回:“喜歡便宜,暗中上當,附庸風雅,忙裏偷閑。”
例子 卻偏要附庸風雅,在揚州蓋造了不少的花園,因此種花之風,遍及揚州。(《晚清文學叢鈔·情變》第八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指裝斯文
典故
附庸:依傍,追隨。
風雅:本指《詩經》中的《國風》和《大雅》、《小雅》,後泛指詩歌、文學。
謂缺少文化修養的人裝腔作勢躋身於文化界。
清.吳趼人《情變》八回:“那班鹽商,明明是鹹醃貨色,卻偏要附庸風雅,在揚州蓋造了不少的花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