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扶老攜幼
拚音 fú lǎo xié yòu
解釋 攜:拉著,帶領。攙著老人,領著小孩。
出處 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夫至百裏,民扶老攜幼,迎君道中。”
例子 鄉裏人聽見鑼響,一個個扶老攜幼,挨擠了看。(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狀語;用於出行
典故
攙著老人,領著小孩。
形容民眾成群結隊而行。
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“孟嚐君就國於薛,未至百裏,民扶老攜幼,迎君道中。”《儒林外史》一回:“鄉裏人聽見鑼響,一個個扶老攜幼,挨擠了看。”亦作“攜幼扶老”。
《淮南子.詮言訓》:“泰王亶父處邠,狄人攻之,事之以皮幣珠玉而不聽,乃謝耆老而徙岐周,百姓攜幼扶老而從之,遂成國焉。”《漢書.嚴助傳》:“陛下若欲來內,處之中國,使重臣臨存,施德垂賞以招致之,此必攜幼扶老以歸聖德。”唐.陳子昂《上西蕃邊州安危事》:“其所以攜幼扶老,遠來歸降,實將以國家綏懷,必有賑贍。”
近義詞 尊老愛幼
反義詞 奸淫擄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