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與時消息
拚音 yǔ shí xiāo xi
解釋 指事物無常,隨時間的推移而興盛衰亡。消,消亡。息,孳生。
出處 《周易·豐》:“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,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。”《後漢書·孔融傳》:“故曰‘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’。而欲繩之以古行刑,投之以殘棄,非所謂與時消息者也。”
例子 《隋書•楊約傳》:“自古賢人君子,莫不~以避禍患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時:時令。
也指時代。
消息:消長,增減,變化。
隨時令而增減。
也指隨時代而變化。
語出《易.豐》:“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,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,而況於人乎,況於鬼神乎?”《莊子.盜蹠》:“麵觀四方,與時消息。”漢.孔融《肉刑議》:“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,而欲繩之以古刑,投之以殘棄,非所以與時消息也。”《後漢書.荀淑傳.附孫悅》:“損益盈虛,與時消息。”《隋書.楊素傳》:“自古賢人君子,莫不與時消息,以避禍患。”宋.範仲淹《唐異詩序》:“如孟東野之清苦,薛許昌之英逸,白樂天之明達,羅江東之憤怒,此皆與時消息不失其正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