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魚龍漫衍
拚音 yú lóng màn yǎn
解釋 古代百戲雜耍名。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,有幻化的情節。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,曼延亦獸名。後多比喻虛假多變,玩弄權術。漫,通“曼”。
出處 《漢書·西域傳讚》:“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,作巴俞都戶、海中碭極、漫衍魚龍、魚抵之戲以觀視之。”
例子
暗塵浮動,正魚龍曼衍,戲車交作。
★宋·無名氏《漢宮春(江月初圓)》
語法 作賓語;指事物
魚龍漫衍是漢代百戲之一。
所謂“漫衍”,就是張衡在《西京賦》中說的長百尋(約合八十丈)的巨獸;所謂“魚龍”就是舍利獸(即“猞猁”),先在庭院裏舞蹈,然後躍入殿前池中戲水,變成比目魚,跳躍擊水,噴出水霧遮敝天日,再變成八丈長龍,出水在庭院中遊戲,熠熠閃光。
以上所記載的是由藝人扮成珍異動物的一種變幻神異的雜技表演。
後以此典或形容宴舞歡會、魚龍彩燈之盛;或比喻事物變化迅奇多端。
【出典】:《漢書》卷96下《西域傳下·讚》3928頁:“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,作巴俞都盧、海中碭極、漫衍魚龍、角抵之戲以觀視之。及賂遺贈送,萬裏相奉,師旅之費,不可勝計。”顏師古注曰:“漫衍者,即張衡《西京賦》所雲‘巨獸百尋,是為漫延’者也。魚龍者,為舍利之獸,先戲於庭極,畢乃入殿前激水,化成比目魚,跳躍漱水,作霧障日,畢,化成黃龍八丈,出水敖戲於庭,炫耀日光。《西京賦》雲‘海鱗變而成龍’,即為此色也。”
【例句】:南朝宋·鮑照《蕪城賦》:“吳蔡齊秦之聲,魚龍爵馬之玩,皆薰歇燼滅,光沉響絕。” 唐·陳子昂《洛城觀酺應製》:“雲鳳休徵滿,魚龍雜戲來。” 唐·張說《侍宴隆慶池應製》:“魚龍百戲紛容與,鳧鷁雙舟較溯洄。” 唐·元稹《代曲江老人百韻》:“魚龍華外戲,歌舞洛中嬪。” 唐·韋莊《雜感》:“魚龍爵馬皆如夢,風月煙花宜有情?” 宋·夏竦《奉和禦製上元觀燈》:“魚龍漫衍六街呈,金鎖通宵啟玉京。” 宋·蘇軾《仆領貢舉未出》:“魚龍絕技來千裏,斑白遺民數四朝。” 宋·張元幹《念奴嬌·玩月》:“荷芰波生,菰蒲風動,驚起魚龍戲。” 宋·辛棄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:“鳳簫聲動,玉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。” 清·吳偉業《海市四首》之4:“誰知曼衍魚龍戲,翠蓋金支滿具區。” 清·誌銳《柳梢青》:“水戲魚龍,錦江燈火,璀璨雲霞。” 清·楊潮觀《動文昌狀元配瞽》:“帽壓宮花,昨日今朝魚龍變化。” 清·黃遵憲《述聞》:“鸚鵡往來謠語慟,魚龍漫衍戲場多。” 近代·曾樸《孽海花》35回:“縱然氣象萬千,然辭語太沒範圍,不象魚龍曼衍。” 近代·魯迅《致許壽裳(1910年12月21日)》:“希君惠然肯來,則殘蠟未盡,猶能良覿,當為一述吾越學界中魚龍曼衍之戲。” 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北伐途次》:“湖北的省政府在當時真正是一種魚龍漫衍的‘模範政府’,那個委員會五花八門地是什麽人品都有。”
近義詞 魚龍曼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