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退藏於密
拚音 tuì cáng yú mì
解釋 後退隱藏於秘密之處,不露行跡。謂哲理精微深邃,包容萬物。
出處 《周易•係辭》:“聖人以此洗心,退藏於密,吉凶與民同患,神以知來,知以藏往。”
例子 明·天然癡叟《石點頭•瞿鳳奴情愆死蓋》:“然皆聽憑心靈指揮,有時~,方寸間現出四海垓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退而隱藏於深密之處。
原指《周易》的道理含藏不露,而能潛化萬物。
後也指人退隱深藏,不為世用。
語出《易.係辭上》:“六爻之義易以貢,聖人以此洗心,退藏於密,吉凶與民同患,神以知來,知以藏往,其孰能與此哉?”唐.杜甫《祭外祖祖母文》:“夫人於是布裙屝屨,提餉潛出,昊天不傭,退藏於密,久成凋瘵,溘至終畢。”宋.程頤《河南程氏遺書》卷一五:“退藏於密。密是用之源,聖人之妙處。”明.薛瑄《薛子道論》上篇:“鳥雀巢茂林,蛟龍潛深淵,聖人洗心,退藏於密。”清.鄭燮《題畫.竹石》:“十笏茅齋,一方天井,修竹數竿,石筍數尺。對此畫,構此境,何難斂之則退藏於密,亦複放之可彌六合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