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
拚音 shì ér bù jiàn tīng ér bù wén
解釋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,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。形容不重視,不注意。
出處 《老子》第十四章:“視之不見名曰夷,聽之不聞名曰希。”《禮記·大學》:“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例子 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,他也會~的。 秦牧《核心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於處事
典故
《莊子.知北遊》:“光曜不得問,而熟視其狀貌,窅然空然,終日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“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”,意謂看見了與沒看見一樣,聽見了同沒聽見一樣。
形容對某一事物極不關心,或形容對人對事極不負責任的態度。
秦牧《核心》:“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,他也會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的。”
近義詞 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