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山行海宿
拚音 shān xíng hǎi xiǔ
解釋 行於山間和宿於海上。指行旅艱險。
出處 唐·韓愈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方地數千裏,不識盜賊,山行海宿,不擇處所。”
例子 宋·陸遊《代乞分兵取山東劄子》:“其意以為~,要不可保,若傾囊而付一人,或一有得失,悔其可及哉!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旅行等
典故
行於山間和宿於海上。
謂行旅艱險。
唐 韓愈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方地數千裏,不識盜賊,山行海宿,不擇處所。”宋 陸遊《代乞分兵取山東劄子》:“然其徒欲賈於遠者,率不肯以多資付之。其意以為山行海宿,要不可保,若傾囊而付一人,或一有得失,悔其可及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