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牛童馬走
拚音 niú tóng mǎ zǒu
解釋 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。牛童,牧童;馬走,猶仆役。
出處 唐·元稹《〈白氏長慶集〉序》:“然而二十年間,禁省、觀寺、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,王公妾婦、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。”
例子
其大節嶽嶽磊磊,在人耳目,雖耕夫販婦,牛童馬走,共能稱道者。
★陳衍《元詩紀事·青城行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。
牛童,牧童;馬走,猶仆役。
唐 元稹《〈白氏長慶集〉序》:“然而二十年間,禁省、觀寺、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,王公妾婦、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。”清 惲敬《與衛海峰同年書》:“今世所傳賀生日表,皆諛者之詞也……於是販夫販婦、牛童馬走者,苟有年必有諛者為之壽,苟有壽必有諛者為之功德之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