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犁庭掃閭
拚音 lí tíng sǎo lǚ
解釋 犁平他的庭院,掃蕩他的村莊。比喻徹底摧毀敵方。庭:庭院。掃:掃蕩。閭:裏巷的門。
出處 《漢書•匈奴傳下》:“固已犁其庭,掃其閭,郡縣而置之。”
例子 天威既振,戎虜畏讋,雖~,未快初誌。 宋·樓鑰《攻媿集•孝宗皇帝諡議》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;比喻徹底摧毀敵方
把庭院耕成田地。
把裏巷掃蕩一平,比喻徹底摧毀敵方居住之所。
語出自西漢論述漢胡關係的上書。
揚雄說:“往年漢朝發兵平定西北大宛、西南姑繒、東北烏桓、朝鮮、南方兩越等邊地的征戰,短的不過用個把月時間,長的也用不了半年,就耕平了它的庭院,掃蕩了它的裏巷,徹底摧毀敵方,在那裏設置郡縣,納入漢朝的版圖,就像烏雲吹散,席卷而去一樣,毫無後患。隻是北方的匈奴與此不同,是中原的強敵大患啊!”後用為徹底摧毀敵方之典,也稱作“犁庭掃穴”。
【出典】:《漢書》卷94下《匈奴傳下》3812、3814、3815頁:“單於使辭去,未發,黃門郎揚雄上書諫曰:‘……往時嚐屠大宛之城,蹈烏桓之壘,探姑繒之壁,籍蕩姐之場,艾朝鮮之旃,拔兩越之旗,近不過旬月之役,遠不離二時之勞,固己犁其庭,掃其閭,郡縣而置之,雲撤席卷,後無餘災。唯北狄為不然,真中國之堅敵也。’”
【例句】:宋·陸遊《上殿劄子(己酉四月十二日)》:“以愚臣計之,朝廷若未有深入遠討、犁庭掃穴之意,能於用度之間,事事裁員,陛下又躬節儉以勵風俗,則賦於民者,必有可輕之理。” 《明史·範濟傳》:“伏望遠鑒漢唐,近法太祖,毋以窮兵黷武為快,毋以犁庭掃穴為功。” 清·王夫之《宋論·高宗》:“即不能犁庭掃穴,以靖中原,亦何至日敝月削,以迄於亡哉!” 近代·王浩元《清宮十三朝》47回:“且說蕞爾土司,即掃穴犁庭,不足示威。”
近義詞 犁庭掃穴
英語 raze to the grou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