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冬烘先生
拚音 dōng hōng xiān shēng
解釋 指昏庸淺陋的知識分子。
出處 五代·王定寶《唐摭言》卷八:“主司頭腦太冬烘,錯認顏標作魯公。”
例子 三家村的冬烘先生,一年到頭,一早到夜教村童。(魯迅《華蓋集·並非閑話(三)》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知識分子
故事 唐朝時期,主考官鄭薰先生在評卷時,見到顏標的卷子,他看了一遍覺得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,他想顏標是顏真卿的後代,應該讓這個忠烈的後代作狀元。謝恩的那天,鄭薰才發現錯認了顏標。後來人們評論:“主司頭腦太冬烘,錯認顏標作魯公。”
典故
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.誤放》:“鄭侍郎熏主文,誤謂顏標乃魯公(顏真卿)之後。時徐方未寧,誌在激動忠烈,即以標為狀元。謝恩日,從容問及廟院。標曰:‘寒畯也(寒畯,貧窮的讀書人。畯音jùn),未嚐有廟院。’熏始大悟,塞默而已。尋為無名子所嘲曰:‘主司頭腦太冬烘(糊塗,迂腐),錯認顏標作魯公。’”
唐代鄭薰作主考官,一次竟把一個叫顏標的考生錯當成顏真卿的後代而錄取為狀元。
此事傳開來,鄭薰受到當時人的嘲笑,說他頭腦太“冬烘”。
後因用為頭腦糊塗,憑主觀行事的典故。
宋.範成大《石湖集.四時田園雜興詩.冬日》:“長官頭腦冬烘甚,乞汝青錢買酒回。”清.佚名《官場維新記》第十四回:“那巫氏的兄弟,名叫巫之梁,表字翼棟,是個三家村裏的冬烘先生。”
近義詞 冬烘學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