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東張西望
拚音 dōng zhāng xī wàng
解釋 張:看。形容這裏那裏地到處看。
出處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卷一:“三巧兒隻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,一心隻想丈夫回來,從此時常走向前樓,在簾內東張西望。”
例子 見範進抱著雞,手裏插個草標,一步一踱的,東張西望,在那裏尋人買。(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狀語;指亂看
典故
這邊看看,那邊望望。
形容向四周尋找察看。
《平妖傳》一○回:“隻見那頭陀提著齊眉短棍,在樹林左右步來行去,東張西望。”《西遊補》二回:“卻說行者跳在空中,東張西望,尋個化飯去處。”巴金《海行雜記.三等車中》:“打開車窗伸出頭去東張西望,一看見站牌知道路程還有多遠,心裏也就稍稍寬慰了。”亦作“東張西覷”。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“隻見前麵一個人搖擺將來,見張貢生帶了一夥家人東張西覷,料他是個要闝的勤兒沒個幫的人,所以遲疑。”亦作“東瞧西望”。
《紅樓夢》六回:“劉老老隻聽見咯當咯當的響聲,很似打羅篩麵的一般,不免東瞧西望的。”《三俠五義》二九回:“心裏正自思想,眼睛卻望裏留神。隻見丁二爺也不東瞧西望,他竟奔假門而來。將手一按,門已開放。”亦作“東觀西望”。
《水滸傳》五回:“東觀西望,猛然聽得遠遠地鈴鐸之聲。”《喻世明言》卷二六:“張公也慌張了,東觀西望,恐怕有人撞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