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倒懸之急
拚音 dào xuán zhī jí
解釋 倒懸:象人被倒掛著一樣。比喻處境極端困難。
出處 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當今之時,萬乘之國,行仁政,民之悅之,如解倒懸也。”《後漢書·臧洪傳》:“北鄙將若倒懸之急。”
例子 盜賊蜂起,奸雄鷹揚,社稷有累卵之危,生靈有倒懸之急。(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三回)
語法 作賓語;比喻處境極端艱難
典故
《孟子.公孫醜上》:“當今之世,萬乘之國行仁政,民之悅之,猶解倒懸也。”
倒懸指將人縛住兩足頭朝下、腳朝上地倒著懸掛起來。
後以倒懸之急比喻處境極其困苦危急。
亦作“倒懸之危”、“倒懸之苦”、“倒懸之患”。
《三國演義》九三回:“社稷有累卵之危,生靈有倒懸之急。”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二本楔子:“有遊客張君瑞,奉書令小僧拜投於麾下,欲求將軍以解倒懸之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