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戴盆望天
拚音 dài pén wàng tiān
解釋 頭上頂著盆子看天。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,願望不可能達到。
出處 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,故絕賓客之知,亡家室之業,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,務一心營職,以求親媚於主上。”
例子 何異夫~,倚杖逐日;蒼蒼之氣未辨,昭昭之光已失。 唐·盧照鄰《五悲·悲人生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
頭上扣著盆子,想要看天,卻無法看到。
西漢司馬遷在《報任安書》中說:“我少年時就具有難以約束的性格,長大後在家鄉也沒有什麽名聲。幸而皇上因為我父輩的緣故,讓我有機會貢獻自己微不足道的技藝,能夠在宮禁裏出入。我認為頭上扣著個盆子,怎能望見天空呢,所以我斷絕了賓客的交往,忘掉了家庭私事,日夜想著如何竭盡自己微薄的力量,專心致誌地在朝廷供職,來博取主上的歡心。”後以“戴盆望天”為典,或指事不可兼施;或喻方法不對頭,難以達到目的;或形容難以出頭,心懷苦悶。
【出典】:《漢書》卷62《司馬遷傳》2729頁:“仆少負不羈之才,長無鄉曲之譽,主上幸以先人之故,使得奉薄技,出入周衛(侍衛周密之地,指皇宮禁地)之中。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,故絕賓客之知,忘家室之業,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,務一心營職,以求親媚於主上。”
【例句】:漢·焦延壽《易林·小過之蠱》:“戴盆望天,不見星辰。” 南朝宋·範曄《後漢書·第五倫傳》:“苦身待士,不如為國;戴盆望天,事不兩施。” 唐·盧照鄰《五悲·悲人生》:“何異夫戴盆望天,倚杖逐日;蒼蒼之氣未辨,昭昭之光已失。” 唐·杜牧《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》:“照膽常懸鏡,窺天自戴盆。” 唐·杜牧《憶遊朱坡四韻》:“如今歸不得,自戴望天盆。” 唐·羅隱《臨川投穆中丞》:“試將生計問蓬根心委寒灰首戴盆。” 唐·聶夷中《客有追歎後時者作詩勉之》:“我亦二十年,直似戴盆行。” 唐·邵謁《送從弟長安下第南歸覲親》:“白日不得照,戴天如戴盆。” 宋·王安石《舒州被召試不赴》:“戴盆難與望天兼,自笑虛名亦自嫌。” 金·元好問:《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》:“翠被匆匆見執鞭,戴盆鬱鬱夢瞻天。” 清·錢謙益《早發雄縣次稼軒韻》:“戴盆莫怪頻瞻望,也是城南尺五天。”
近義詞 南轅北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