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大而無當
拚音 dà ér wú dàng
解釋 當:底。雖然大,卻無底。原指大得無邊際。後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實際、不合用。
出處 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肩吾問於連叔曰:‘吾聞言於接輿,大而無當,往而不返,吾驚怖其言,猶河漢而無極也。’”
例子 訂計劃要切合實際,不要大而無當。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不著邊際
典故
謂大而不切實用。
清宣鼎《夜雨秋燈錄·騙子一》: “匠曰: ‘材料已舊,大而無當,將必改為小用。’ ” ●《莊子·逍遙遊》: “肩吾問於連叔曰: ‘吾聞言於接輿,大而無當,往而不反。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,大有徑庭,不近人情焉。’” 肩吾、連叔: 假設的人名。
接輿: 楚國隱士。
當(dang):底。
河漢: 天河。
肩吾認為接輿的話誇大而不著邊際,好象天河廣大無邊一祥,不合情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