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韓盧逐逡
拚音 hán lú zhú qūn
解釋 逡,狡兔名。比喻爭強鬥勝,兩敗俱傷。
出處 《戰國策·齊策三》:“韓子盧者,天下之疾犬也。東郭逡者,海內之狡兔也。韓子盧逐東郭逡,環山者三,騰山者五,兔極於前,犬廢於後,犬兔俱罷,各死其處。”鮑彪注:“逡,狡兔名。”
例子
寧驂罷服羸全以自終,豈能與韓盧逐逡而鬥行步之工。
★明·何景明《蹇賦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比喻句
典故
《戰國策.齊策三》:“韓子盧者,天下之壯犬也;東郭逡者,海內之狡兔也。韓子盧逐東郭逡,環山者三,騰岡者五,兔極於前,犬疲於後,犬兔俱罷,各死其處。”
韓子盧與東郭逡,均善馳逐,二者爭強鬥勝,環山騰岡,奔跑不休,終至兩敗俱傷。
後因以此比喻爭強鬥勝兩敗俱傷,或用以比喻善於奔馳。
明.何景明《蹇賦》:“寧驂罷服羸全以自終兮,豈能與韓盧逐𠬍而鬥行步之功。”宋.辛棄疾《滿江紅.和廓之雪》詞:“記少年、駿馬走韓盧,掀東郭。”
近義詞 韓盧逐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