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貢禹彈冠
拚音 gòng yǔ tán guān
解釋 指貢禹與王吉(字子陽)友善,見其在位,亦願為官。比喻樂意輔佐誌向相同的人。
出處 《漢書·王吉傳》:“吉與貢禹為友,世稱‘王陽在位,貢公彈冠’。言其取舍同也。”
例子
人之相知,貴相知心。王陽在位,貢禹彈冠。
★清黃宗羲《與陳介眉庶常書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誌趣相投
故事 漢宣帝時,琅琊人王吉和貢禹是很好的朋友,貢禹多次被免職,王吉在官場也很不得誌。漢元帝時,王吉被召去當諫議大夫,貢禹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,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,彈去灰塵,準備戴用。果然沒多久貢禹也被任命為諫議大夫
彈冠:彈去帽子上的灰塵,比喻準備做官。
貢禹(前124-前44年)字少翁。
琅邪(治所今山東諸城)人,漢元帝時,曆任諫大夫,禦史大夫。
王吉字子陽,與貢禹是同鄉好友,誌趣相投。
王吉做官,貢禹彈去帽子上的塵土,準備出仕任職了。
後以此典表示因好友做官任職而自己將得到引薦而高興。
【出典】:《漢書》卷72《王吉傳》3066頁:“(王)吉與貢禹為友,世稱‘王陽在位,貢公彈冠’,言其取舍同也。”
【例句】:三國魏·曹植《贈徐幹》:“彈冠俟知己,知己誰不然?” 晉·陸機《鞠歌行》:“王陽登,貢公歡,罕生既沒國子歎。” 南齊·沈約《郊居賦》:“或辭祿而反耕,或彈冠而來仕。” 唐·孟浩然《書懷貽京邑同好》:“感激遂彈冠,安能守固窮。” 唐·王維《酌酒與裴迪》:“白首相知猶按劍,朱門先達笑彈冠。” 唐·李白《送楊少府赴選》:“我非彈冠者,感別但開襟。” 唐·杜甫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竊效貢公喜,難甘原憲貧。” 唐·岑參《過梁州奉贈張尚書大夫公》:“別有彈冠士,希君無見遺。” 唐·韋應物《路逢崔元二侍禦避馬見招以詩見贈》:“日日吟趨府,彈冠豈有因。” 唐·顧況《酬唐起居前後見寄》:“莫話彈冠事,誰知結襪心。” 唐·羅隱《酬高崇節》:“猶賴君相勉,殷勤貢禹冠。” 唐·薛逢《上吏部崔相公》:“公車未結王生襪,客路虛彈貢禹冠。” 宋·蘇洵《管仲論》:“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,徒以有仲焉耳。一日無仲,則三子者可以彈冠相慶矣。” 宋·陸遊《白發》:“平生竊鄙貢公喜,故裏但思陶令歸。” 宋·劉浩《滿江紅·壽陳侍郎》:“便合彈冠登要路,如何袖手緘空穀。” 宋·姚勉《沁園春·送友人歸蜀》:“聞道槐庭,已登安石,此去須彈貢禹冠。” 宋·劉辰翁《沁園春》:“笑貢生狂,日日彈冠,西望王陽。” 元·湯式《南呂·一枝花·言誌》:“不彈貢禹冠,誰賜呂虔刀。” 明·李夢陽《正月二日台卿李公監察毛公袁公枉駕》:“冠彈貢氏非吾願,星聚荀門敢自誇。” 清·吳嘉紀《自淘上至竹西送汪舟次之贛榆教諭任》:“家有範生甑,人彈貢氏冠。” 清·葉承宗《新水令·旅覺述懷》:“閣門負郭薦賢弘,風塵笑煞彈冠貢。”
近義詞 彈冠相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