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覆巢毀卵
拚音 fù cháo huǐ luǎn
解釋 覆:翻倒。巢:鳥窩。毀:破壞。卵:蛋。翻倒了鳥窩,打破了鳥蛋。比喻整體毀滅了,各部分都不複存在。亦作“覆巢破卵”、“覆巢傾卵”、“覆巢無完卵”。
出處 《戰國策•趙策四》:“臣聞之:有覆巢毀卵而鳳皇不翔,刳胎焚夭碢騏驎不至。”
例子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•趙策》:“有~,而鳳皇不翔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整體與個體的關係
典故
鳥巢被翻,鳥蛋被毀。
比喻遭受滅門之禍,無一幸免。
《戰國策.趙策四》:“臣聞之:有覆巢毀卵而鳳皇不翔,刳胎焚天而騏驎不至。”《史記.孔子世家》:“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,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。”亦作“覆巢破卵”。
漢.陸賈《新語.輔政》:“秦以刑罰為巢,故有覆巢破卵之患。”唐.李鹹用《寄題從兄坤載村居》詩:“覆巢破卵方堪懼,取次梧桐鳳且棲。”亦作“覆巢傾卵”。
柳亞子《廿世紀大舞台發刊詞》:“萬族瘡痍,國亡胡虜,而六朝金粉,春滿紅山。覆巢傾卵之中,箋傳《燕子》;焚屋沉舟之際,唱出《春燈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