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道傍苦李
拚音 dào páng kǔ lǐ
解釋 比喻庸才,無用之才。同“道邊苦李”。
出處 唐·許渾《和淮南王相公與賓僚同遊瓜洲別業,題舊書齋》詩 :“道傍苦李猶垂實,城外甘棠已布陰。”
例子 無
典故
①指路旁的李樹。
傍: 通 “旁” 。
唐許渾《和淮南王相公與賓僚同遊瓜洲別業題舊書齋》詩:“道傍苦李猶垂實,城外甘棠已布陰。” ②泛指為人所棄之物。
宋黃庭堅《柳閎展如蘇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》詩:“浮陽愧嘉魚,道傍多苦李。” ●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 “王戎七歲,嚐與諸小兒遊。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,諸兒競走取之,唯戎不動。人問之,答曰:‘樹在道邊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’ 取之信然。” 西晉王戎,幼年聰穎。
七歲時,一次與小夥伴們在一起遊玩,見道傍李樹有許多果子,便料定為苦李,嚐後果然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