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登高必賦
拚音 dēng gāo bì fù
解釋 古代指大夫必須具備的九種才能之一。指登高見廣,能賦詩述其感受。
出處 《韓詩外傳》卷七:“孔子遊於景山之上,子路、子貢、顏淵從。孔子曰:‘君子登高必賦,小子願者何?’”
例子 禦軍三十餘年,手不舍書,晝則講武策,夜則思經傳,~。 晉·王沈《魏書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作文
典故
賦:吟誦詩賦。
謂登高望遠,見景色無限,必能觸發才情,吟誦出美好的詩賦以言其誌。
《韓詩外傳》卷七:“孔子遊於景山之上,子路、子貢、顏淵從,孔子曰:‘君子登高必賦,小子願者何,言其願,丘將啟汝。’”《三國誌.魏書.武帝紀》裴鬆之注引《魏書》:“是以創造大業,文武並施,禦軍三十餘年,手不舍書,晝則講武策,夜則思經傳,登高必賦,及造新詩,被之管弦,皆成樂章。”參見“登高能賦”。
近義詞 登高能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