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裝聾作啞
拚音 zhuāng lóng zuò yǎ
解釋 假裝聾啞。指故意不理睬,隻當不知道。
出處 元·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四折:“可怎生裝聾作啞?”
例子 自己的事為甚麽要讓旁人擺布,自己還裝聾作啞!(聞一多《組織民眾與保衛大西南》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狀語;指故意當不知道
假裝聾啞。
謂故意裝作不知道。
元.馬致遠《青衫淚》四折:“可怎生裝聾作啞?”《醒世恒言》卷一七:“〔那先生〕縱然有些知覺,也裝聾作啞,隻當不知,不去拘管他。”魯迅《致章廷謙》:“其實呢,這裏也並非一日不可居,隻要裝聾作啞。”亦作“裝聾做啞”。
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》三本三折:“叉手躬身,裝聾做啞。”明.徐複祚《紅梨記.訴衷》:“這些時裝聾做啞,是必莫把春心漏與他。”巴金《春》二二:“其實他即使知道,也不見就有辦法解決,便隻得裝聾做啞。”亦作“裝聾裝啞”。
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幹河上》三九:“張正典本來也不是個好惹的人,為的怕把自己牽扯到鬥爭裏,已經在裝聾裝啞,如今怎麽能受這種羞辱,幾乎當著全村的人?”亦作“推聾作啞”。
元.無名氏《鬧銅台》二折:“我如今裝醉如癡,推聾做啞,待時守分。”《群音類選.鬥鵪鶉.勸人收心》:“見相識免不的推聾做啞,見姨夫使不的俐齒伶牙。”亦作“推聾妝啞”。
《西遊記》二三回:“三藏聞言,推聾妝啞,瞑目寧心,寂然不答。”明.楊珽《龍膏記.羅織》:“張無頗,你不要推聾妝啞,這是丞相書中言語。”《金瓶梅》九五回:“媽媽,你休推聾妝啞,那翠雲子做的不好,明日另帶兩副好的我瞧。”
反義詞 振聾發聵